????新华网南宁电(记者 夏军)春节前,山村教师蒙瑞江突发病情离开了人世。父母代他捐出了肝、眼角膜,以及那颗曾在别人身上、移植在他身上生长了2个月的肾。“这颗肾,曾给全家希望,儿子想把这份珍贵的‘礼物’继续传下去。”蒙瑞江的父亲蒙祖英说。
????山区教师获得器官捐献
????31岁的蒙瑞江出生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,那里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区,自然环境恶劣。2004年,大学毕业的蒙瑞江回到大化县板升乡一偏远山村当起老师。
????“这里离县城偏远,从县城到乡镇后,还有18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学校,但儿子非常有爱心,一直坚持在山区任教。”母亲黄艳琴说。2011年,蒙瑞江被调至大化县都阳镇中心小学。2012年,身体不适的他被检查出患慢性肾炎。2014年,蒙瑞江再去医院时,被诊断为尿毒症。
????黄艳琴说,儿子年轻,而且刚结婚不久,全家人都非常悲伤。蒙瑞江在广西南宁市一家医院住下。医生告诉黄艳琴,想要彻底治好儿子的尿毒症,只能换肾。
????等待合适的肾源非常困难。“每个肾源有6名病人配对,选择一名配对率最高的病人移植。”黄艳琴说,每次配对时,全家满怀希望;不合适时,又非常失望,一共配对了四次。
????2013年11月,蒙瑞江终于配对成功,全家人喜极而泣。“我们对捐肾的人充满感激,是他们给我哥第二次生命,让我们一家人得以团圆。”弟弟蒙瑞诚说。
????蒙瑞江很快出院,红润的脸庞让家里人都非常安心。蒙瑞诚说,哥俩坐在家里的沙发上,虽不知道捐肾者是谁,但对这名陌生人充满感激。蒙瑞江对弟弟说,等肾让他体会了渴望的煎熬,别人救了他,如果以后有意外,他也把器官捐出去。
????移植器官再捐献
????今年1月,侄子出生100天时,蒙瑞江和家人特地拍了一张全家福。
????才体会到重生的喜悦,蒙瑞江的病情却突然恶化。1月中旬,他再次住进医院,交替着昏迷与苏醒。一些山区学生来到医院,拉着蒙老师的手祈祷他早日康复、回到学校。
????前些日子,演艺工作者姚贝娜离世,她将眼角膜捐献出去的新闻成为电视、报刊上的一大热点。蒙瑞江在病床上苏醒,从病房电视机里看到了这条新闻。
????蒙瑞诚说,哥哥意识到他的病情不乐观,再次提出一旦出现意外,便捐献自己的器官。“哥哥说,我们曾经得到过,对这种幸福的感触更深,这是接力棒,我们要让betway必威体育人体会这种幸福。”蒙瑞诚说。
????1月31日,蒙瑞江离开了人世。父母代他捐出了肝、眼角膜,以及那颗曾在别人身上、移植在他身上生长了2个月的肾。
????蒙祖英说,老家是瑶族自治县,传统习俗认为遗体应该完整入土,并不允许捐献器官,可他们仍愿意捐,因为这是儿子的遗愿,把器官捐出去,相当于儿子还活在这个世界。
????一家人并不知道器官捐献给了谁,他们也不去打听。“无论谁接受了器官,我知道,哥哥的眼睛还看着这个世界。”蒙瑞诚说。
????人间大爱的传承
????捐献出的肝、肾、眼角膜分配到最需要的病人身上。而那颗曾经在两个人身上存活的肾脏,被分配到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。
????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主任眭维国说,2月1日,这台特殊的移植手术在该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进行,手术耗时超过3个小时,获得成功。
????“肾脏是别人捐给蒙老师并且在他身上再次生长的,而血是蒙老师的,三个人的基因在这位获捐者体内,这是一份生命礼物和人间大爱的传承。”眭维国说。
????眭维国介绍,我国器官移植供需比为1:30,意味着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,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,目前国内对器官捐献的需求量正逐渐增大。
????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四第五届主任委员陈实教授说,根据查阅的资料显示,这例手术可能是中国第一例移植器官再捐献手术,在我国器官移植学上具有重要意义,意味着我国器官捐献有了新渠道,期盼公众能纠正对器官移植的认识误区,共同为这一事业努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