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写:见习记者 刘丽 通讯员 覃波
摄影:记者 麦朝枢(除署名外)
作为岑溪市南大门的水汶镇,交通发达,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,成为周边乡镇的商贸、物流中心。2016年10月,水汶成功入选并成为第三批广西百镇建设示范镇,拟用3年时间打造“商贸旅游生态宜居”镇。
岑溪市水汶镇山清水秀,环境宜人。(资料图)???
黄华河,源起广东信宜,是珠江流域西江干流浔江段北流河的支流。河道上游,小镇水汶如一颗“绿珠”镶嵌在两广三县(市)交界处。小镇面积达215.2平方公里,镇建成区面积4.46平方公里。镇总人口6.1万人,常住人口5万人,其中,华侨、归侨、侨眷约3.9万人,素有“侨乡”之称。
作为岑溪市南大门的水汶镇,中有县道、207线国道、南水二级公路、洛湛铁路、岑茂高速公路经过,四通八达,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、交通优势,成为周边乡镇的商贸、物流中心;水汶生态环境良好,长期种植绿色、长寿作物,镇内旅游资源丰富兼有历史悠久的龙舟文化与牛娘戏曲。2016年10月,水汶成功入选并成为第三批广西百镇建设示范镇,拟用3年时间打造“商贸旅游生态宜居”镇。
区位优势构筑商贸强镇
人们都说水汶虽临三江而不畏洪水灾害,这得益于水汶一直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。水汶大桥、城镇宽广的绿化道路、联通镇内外的交通都是从无到有,靠着一代代水汶人拼搏、合作建设而来。1976年水汶大桥的建成,使得镇上货运、出行更为便捷,也将被黄华河分为“河东”、“河西”的水汶镇区相连;上世纪90年代,凭借着“广西小城镇建设示范”建设的先机,乡镇基础建设加快,镇区街道硬化率已达到80%,并实现了村村通道路,全长68公里,硬化率也达到100%。
商贸,是水汶百镇建设发展定位之一。
据《岑溪县文史资料》所载,历史上水汶与广东有着密切的联系。明末清初,大量汉人自广东迁来,水汶翰田村等杨族的祖先,就是明万历年间由广东英德迁来。而流经境内的黄华河,船只可通广东往来贸易,也使得人口流动频繁。
借助区位优势,依托黄金水道建设,207线国道、南水二级公路经过水汶与广东朱砂镇接通,目前,洛湛铁路已通车,而岑茂高速路将于明年通车,通车后,水汶将成为接通广东的重要交通南出口,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加快地区联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。
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运、陆运优势,集中、丰富的商品交易市场,水汶也自然而然成为周边村镇农贸、交易中心,是村民们赶圩之地。因而,水汶镇党委书记覃华清在勾画水汶未来发展的蓝图时,首先考虑优先发展商贸,“水汶的优势之一就是所处的地理位置,作为两广交界处,它接壤广东,交通发达,我们可以发展成为周边县镇的商贸服务中心。”
水汶镇街区旧貌换新颜。
与周边村镇相比,水汶的商贸建设已发展在前。目前,镇上已建设有4个大型超市,集中商贸市场有2个,还有20间百货商店,200个便利店,足以吸引两广八镇的居民前来消费。覃华清自豪地介绍说,“基本上大城市超市里有的物品,在我们镇上超市都可以买到。”覃华清表示,“现在水汶的主导产业有种植业、加工业。我们有大型养殖场1个,松香场1间,皮具、毛织、塑料、电子加工企业30多家,这些工业都可以带动水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工业强镇。”
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业
在水汶镇翰田村,随处可见一排排齐胸高的木架布满了翠绿嫩叶,这些排列整齐的藤架上种植的是特色长寿产品——白玉淮山薯。翰田村有将近200多亩地用于种植淮山薯,目前已形成颇具规模的淮山薯种植基地。百镇建设期间,按照“产业生态化,生态产业化”发展要求,翰田村结合地方实际,发展种植无公害作物种植,选择种植本地历史悠久的淮山、粟米等长寿农产品。翰田种植淮山薯历史悠久,当地山区地形显著,水资源丰富、土地肥沃且气候温和,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于淮山薯种植。
水汶翰田村的淮山薯种植基地。
“现在全村共有200多亩地用于种植淮山,每亩能产2000公斤左右。”翰田村村支书杨忠文查看着藤架上的淮山薯叶,“每个村都在推广‘一村一品’,翰田村的特色种植物就是淮山薯和粟米。”
杨忠文说,目前翰田村淮山薯种植已经产业化。淮山种植给村民带来的是每亩2万多元的净收入,而体型大、口感粉糯香甜的淮山薯也已经成为翰田的特色农产品,远销广东等省市。
因地制宜是水汶镇“一村一品”推出特色农产业的基础,岑溪市是中国长寿之乡之一,作为长寿产品的粟米,在水汶有“一碗粟粥,百年寿命”的说法,粟米含有丰富的天然有机硒、氨基酸等元素。杨忠文介绍,现在村里有大概近200亩的地用于种植粟米,如今,粟米种植已成为水汶长的一张名片。同时,粟米种植不仅仅停留在作物种收,由粟米加工制作的粟米粉、粟米油等产品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,作为长寿产品增加村民收入。
水汶山多,部分村落处于高山之间,气候高寒。而地处高寒山区的云会村,是“十三五”贫困村。一进村口,一块块挂满绿油油果实的百香果藤架吸人眼球,田垄间弥漫着果味清香。村支书陈桂泉正在果地里观察百香果长势:“现在村里大概有200多亩地用于种植百香果,百香果成本低、护理容易也受到很多农户欢迎。现在,每一亩产量大概有3000斤,‘公司+基地+农户’的发展模式也解决了村民种植的销路问题。”
云会村气候环境适宜百香果种植。
云会村一角。
据悉,百镇建设期间,水汶镇通过争取上级拨款、地方财政支持、企业业主自筹等方式统筹投资建设资金,其中,将计划投资150万元用于云会村百香果种植基地建设,计划种植1000亩。将计划投资120万元于翰田白玉淮山种植基地建设,计划种植200亩。
山水人文助力生态旅游
青砖黑瓦、雕花翘角,水汶镇拥有像石村、良乃、三村、翰田等众多传统村落。石村的梁家围屋,建于清末民初间,单围而形成的半月形内环房屋,前有青池,屋内博古、卷草、鸟鹊等灰塑惟妙惟肖,中嵌色调鲜妍或凝重的壁画,或以人物故事、花鸟鱼虫为题,无声地记录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盛世兴衰。
被列入广西旅游发展格局中桂东祈福感恩精品旅游线的水汶镇,旅游资源丰富,借助交通优势,在百镇建设规划中,水汶镇未来将以天龙顶山地度假旅游区为品牌,重点建设石庙景区、石根山景区和“五世衍祥”牌坊景区,并整合石村、良乃、三村、翰田等传统村落旅游生态资源,打造生态旅游产业。
有百年历史的水汶圩门楼。
道教文化传承地——石庙山景区。
坐落在南禄村的“五世衍祥”牌坊,历经百年风雨,是清同治皇帝为嘉奖水汶镇南禄村刘运昌一家五世同堂而立,从坊身朱漆小楷、顶饰翘角飞檐,精美生动的人物、花鸟灰塑上,依稀能看出当年五世同堂一族的人丁兴旺,五世同昌,重孝兴睦。据水汶镇百镇建设规划,“五世衍祥”牌坊公园预计2017年动工修建,计划投资500万元,依据牌坊旧址,打造休闲养生主题公园,并结合周边天龙顶、石庙山、投入1000万元进行传统古村落修复,并结合各传统村落特色农产业,利用生态旅游资源,打造成水汶生态旅游精品线。
坐落在水汶南禄村的“五世衍祥”牌坊。
“家庭和睦人康宁,少如春笋竹长青”,冯荣桂用自编自演的牛娘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。牛娘戏,是岑溪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,说唱、娱乐性强,一直深受当地居民喜爱,在当地群众基础深厚。冯荣桂自小便在家乡牛娘戏的韵律下成长,1982年,19岁的冯荣桂到市戏曲院校专业学习牛娘戏,随后进入牛娘戏表演团队,1986年,团队解散后,他便回到家乡水汶重组农村牛娘戏文艺队。现在,他是水汶谊众文艺队队长,这是一支由村里戏曲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的文艺队,承接了镇上大小喜事、节日牛娘戏节目排演。
“水汶的牛娘戏历史悠久,那时候牛娘戏就是我们惟一的娱乐,到晚上村民会相约一起看牛娘戏。虽然现在学戏的年轻人少了,可是我们还是要把这个戏继续唱下去,传承下去。”冯荣桂说。现在,水汶牛娘戏在戏曲爱好者的坚守下,美誉也传到省外,水汶谊众文化队还不时到广东演出,与其他地方牛娘戏团队切磋交流,成为水汶百镇建设特色文化品牌之一。
在冯荣桂眼中,这几年来,水汶的街道越来越干净、通畅,赶圩日也越来越热闹,乡民生活蒸蒸日上。明年1月,岑信高速路将建成通车,并途经水汶,这条联通两广的高速路将给水汶商贸旅游带来新的勃勃生机。冯荣桂用自编自谱的牛娘戏《南国又添丝绸路》来表达自己的喜悦——“鞭炮锣鼓,震天响呀,两广人民喜洋洋,喜洋洋。千家万户奔相告呀,人潮似海彩旗飘。”
据悉,在百镇建设规划里,水汶镇计划从2016年至2018年三年时间内进行自治区百镇示范工程建设,计划总投资12412万元。其中,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4630万元,包括镇区街道改造工程,排水渠建设、道路绿化等在内计划投资700万元;此外,还将投资800万元用于精品商业街打造,对吉垌(一、二街)铺面进行商业包装,目前工作进展已启动,正对铺面线路进行整理改造,此外,对旧文化一街、二街、三街等进行特色民俗化立面改造,文化包装,未来这些街道将成为集商业、古街民俗文化、旅游为一体的步行街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