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柱山的树,裸露的树根又像张牙舞爪的龙爪。
????宋显仁 文/摄
????到安徽天柱山之前,我已看过余秋雨的《寂寞天柱山》,文章说到古代许多大文豪、大诗人都曾希望在天柱山安家,比如李白,唐天宝七年,他在江上路过时远远地看了看天柱山,便立即把它选为自己的归宿地:“待吾还丹成,投迹归此地。”想在天柱山安家的愿望比李白还要强烈的,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。苏东坡在40岁时曾遇见过一位在天柱山长期隐居的高人,两人饮酒畅叙三日,话题总不离天柱山,苏东坡由此而想到自己在颠沛流离中年方四十而华发苍然,于是下决心也要拜谒天柱山来领略另一种人生风味,并表明要把卜居天柱山作为“终老之计”。此外,还有王安石、黄庭坚等人,他们对天柱山同样非常迷恋,尽管最终都没有留在天柱山,但是,历史倒是把他们对天柱山的真情留了下来。天柱山赢得了这么多文学大师的厚爱,毫无疑问做为一个旅者,这让我很期待。
????我们一行四人包了辆私家车上山,花费500元钱,要是加入到旅行社的散客中去,费用大概也如此的。从安庆市到潜山县路上车不多,路况也不错。小车从大路拐入盘山路,没多久已来到景区购票大厅门前广场。买了门票,可遇到了景区索道暂停开放,没办法,我们只能沿着山道冒着细雨攀登了。这时候还是深秋,几棵不怎么大的银杏树首先铺了一地的碎金迎接着我们,这深秋的银杏叶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“黄”, 黄得如金子,黄得灿烂和壮观,黄得让人禁不住要拾一张起来,再好好端详,之后爱不释手。
????转眼间便到了毛竹林,这儿的毛竹通直、挺拔,细雨中的竹叶更显青翠,而竹林下枯白的野草仿佛就是为了衬托这一份青翠。竹林间的雾不是很浓,也没有山风吹过,竹雾就静静地弥漫着,也像一根根竹子静静地站立在天地间,我觉得这恰到好处。
????过了竹林,忽地看到了一块浑圆的怪石静卧在路旁,这块石头名为霹雳石,又称雷打石,目测其高应有十余米,长五六十米,中间那一条缝,切面相当齐整,不知道是不是曾经被一记十分厉害的霹雳打出来的?霹雳石朝向山道这面,有清都统李云麟于咸丰辛酉年间题刻的“混元霹雳”四个大字,每个字均有一米见方。我叫同伴们打个霹雳武功手势来照相,真有响应的。
????霹雳石是让人难忘的,而更让我难忘的还有路上的松树,那裸露出来的树根相互交错盘曲,很像是一条条山蛇正要往哪里钻去。有的长在土坡顶上的松树根几乎全裸露出来,那一条条粗壮黝黑的根茎让我想到,那是青筋曝绽的有力大手,它们紧紧地插入了泥土,抓牢了大地,正是有了这些手,才能任凭风吹打,地动山摇,那些松树们都岿然不动。单独看一棵这样的松树,那裸露的树根又像张牙舞爪的龙爪,而树干却如抬起了头的龙身,枝叶则如它顶起的绿云,整个都充满着生气和活力。远远地看去,这雾雨中的松树那就是一条条苍龙,不知道没有人的时候,它们会不会飞起来,随处走走?而人来了,它们又悄悄地降下来,静静地卧着,又做为像模像样的一棵树。
????而每片竹林或松树林中偶尔有一两棵杂树,均有标识,正好让我得以认识。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走走停停,忽遇到两个走下来的挑夫,问他们离天柱峰有多远?他们说,还得走两三个钟头,你们还没有走到四分之一。
????细雨时停时下,我们登上了一山崖,忽地风极大,穿在身上的薄雨衣扑扑直响,我担心再站半会儿这雨衣非要被风吹裂不可,人也觉得站不稳了。“我们还是往回走吧,再往前的景色无非也差不多吧。”同行中有人提议道,他的提议得到了另两名同伴的拥护,于是我只能在心底里悄悄叹息,只能留给不知何时的“下一次”再看了。
????下得山来,过山门,只见满地的红枫叶,枫树边有一棵有标识的树木——900年树龄的青栲树,这是一级古树,只见它树身黝黑,树皮皲裂,但枝繁叶茂,一看就知道生命力顽强。可这傲视“群树”的青栲树,它会不会高处不胜寒?它又会不会寂寞?
????此刻,我又想起余秋雨的《寂寞天柱山》,寂寞的是他自己吧?那么大一座山,有无数的林木野草,有数不清的飞鸟虫儿,有风雪雷电的洗礼,也有阳光雨露的沐浴,有巍峨峥嵘的奇峰,有众多的奇松怪石,有风起云涌、变化莫测的云海,有美轮美奂的飞瀑流泉,有永远融入了大山的诗句和故事,我们来不来它们就在那儿,我们见或不见,它们也在那儿。如青栲树一样高龄或如金缕梅一样看起来弱小也好,它们静静地站在那儿,静默地生长,这大自然就是它们的家,其实,何尝不也是我们的家,我们不寂寞,大自然又怎会寂寞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