梧州零距离-梧州日报讯(记者 曾燕 通讯员 朱慧倩)近年来,龙圩区全力推行“1+3+X”党建促产业发展模式,实现“支部建在产业链、党员聚在产业链、群众富在产业链”。其中,“1”是一个村党组织一产业或多村党组织一产业,“3”是村党总支书记、驻村第一书记、支部书记3类书记,“X”指的是致富带头人、种养大户、合作社负责人。 据统计,截至目前,该区水果种植面积达5.7万亩,富硒优质水稻种植1.48万亩,稻螺生态综合种养达2000多亩,农民专业合作社233个,入社成员6295人,带动1.79万户农户增收。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为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直没有起色的问题,在四合村党总支书记陈庆杰及村“两委”干部的带领下,该村推行“一个村党组织一产业或多村党组织一产业”的发展模式,将从事种植、养殖、加工等行业的会员、党员组织起来,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,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思路,着力把党的组织体系延伸到产业链上。去年,该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多万元,同比增长10.64%,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5.05%下降到2.4%,曾经的落后村、贫困村成为先进村、富裕村。 截至目前,该区共建立产业党小组50多个,共有70个村级党组织带领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共36个,投入资金近1800万元,2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超4万元,7个村超10万元。 能人引领产业发展 龙圩区广平镇调村是一个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村落。姬延钊与驻村工作组多方争取、整合资金1000万元打造调村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基地,同时发展百香果和黄皮果种植等多个产业。今年7月以来,该村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3000多人次。预计明年起,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以上。 为了发挥经济能人带动作用,龙圩区出台政策,在资金、技术、信息等方面支持村民返乡创业。在100多名经济能人的示范带动下,该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12家,发展玉兰花叶脉加工、松树盆景种植、温氏蛋鸡养殖、稻螺养殖等产业,26个贫困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,70多个村7100多户村民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获得帮扶。 该区还以村党总支书记、驻村第一书记、支部书记“三类书记”作为产业发展的领路人,在280多名“三类书记”带动下,温氏养鸡产业覆盖了龙圩区80%以上行政村,带动6000多户贫困户取得收益并逐步脱贫致富;120余名经济能人和产业精英也被发展成为新党员,带动培育各类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60余人。 |